关于书法,我以为,目前*高深的书论当属卫夫人。她主张,写字时要以全身的力来写,不要只是用指力或腕力。字写出来后表现出一种柔力,卫夫人说过,太干涩,骨太多,如干柴,不好。太浓墨,笔力软,如墨猪,也不好。她所推崇的是骨多肉少,她称之为“筋书”。她说,“筋书”为圣。
如何用全身的力来,卫夫人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遍寻书论,似乎直接讲的也不多。近代大师林散之先生提出把太极拳融入书法中,开创了书论的领域。但他的理论仍有待于深化,因为他自己太极拳也没有悟通。
太极拳的内劲理论回答了如何用全身之力写字的问题。“力生于跟,形于手指。”在此,我试用太极拳的理论来解释在书法写作过程中力的传导过程。
力生于跟:人应当站着写字,或者坐着写字的时候,尽管坐在座位上,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来自地面的力。这种力,就是人的重量作用到地面的力,以及脚踩地而产生的力。
主宰于腰:力生于丹田,由丹田发力而产生向上和向下的作用力。
形于手指:力从足跟产生后,要经过腰腿背等身体的部分进行传导,到达手上。这就是说,力不是从手上来的,也不是由手用力而产生的,一切的力来源于地面。
在书法中形于手指,是指形于笔端。毛笔是人手的延长,所以太极拳中的形于手指,在书法里要形于笔端。把人体看作一根柔软的柱子,手是柱子的顶端,脚是柱子的底端,所以力生于跟。
在纸与笔的接触点,是怎样的情形?腕要坐,笔要柔,墨要涩。腕要坐是指持笔的手腕与手臂形成一个仰角,这样才能把传到手臂上的力再向上传到指尖,由指尖达于笔杆,再由笔杆达于笔端。
笔要柔。所以一般人们认为,七紫三羊的笔力度较好,而纯狼毫则容易硬而脆,脆则易折,最终归于弱,不是真正的刚强。
墨要涩。墨要稠粘合适,太粘稠容易写成墨猪,太稀释则仅仅是在纸面上留下清浅的墨痕,不能充分地显示力道。墨的浓淡合适方可显示出力的厚重或轻薄,柔而刚抑或是刚而脆。
笔端正。尽量用中锋,这样笔才能有较多的回旋余地。
以上从身法到笔法均做到位了,你就会更多的享受写字的乐趣,你可以明显地感觉出笔和纸摩擦时产生和力度,从而可以欣赏到表现在纸面上的字的力度,也就是卫夫人所说的“筋书”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