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站 般兰书院 书法学习的“结合法”
般兰书院 136篇文章 1360次浏览
传播国学,应用于当下
立即咨询

书法学习的“结合法”

般兰书院 2020-03-21

  相对古代而言,当今书法学习条件大为改观:资料日益增多,眼界开阔,取法对象可选择性增强。但一些新问题也接踵而至,面对如此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的众多碑帖,究竟采取何种学习方法,以期有预期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第*,学什么和怎么学相结合。
  在最近的报刊杂志中,有关传统和现代,流行与过时,民间与经典的争论随处可见,众说纷纭,各有所据,留心这些热点争论,不难发现普遍舍弃原本被奉为经典的二王和颜真卿等人,而选择一些残纸、瓦当和断碑为取法对象。这股风初始兴起时,给书坛注入了一股活力,让人有一种热情和冲动。但人的生理规律是兴奋之后容易疲劳,高潮之后便是低谷。随着时间推移,各种恶劣的负面影响随之而来,书法走向单调、雷同和粗糙。每个人都舍弃经典,反其道而行之,结果不谋而合,便又走上同一条路。书法其实并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书法美本身是多元化的,没有**的外在标准,不可以整齐划一。王羲之、颜真卿几千年来有数不清的人在学,但出类拔萃的也只是寥寥数人,齐白石再霸道,也有人学的好,这些便是明证。伊秉绶将隶楷兼容,金农的漆书没有线条对比,都精彩纷呈。他们在别人无所适从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自我之路,给予后人无穷尽的启示。
  第二,选择碑帖个性和自身性格相结合。
  个人性格大相径庭,面对同样问题时理解会不一样,性格开朗的人会哈哈一笑,内向的人会默默无语,而拘谨的人则是一哂置之。对书法碑帖也是一样,古板的人喜欢柳公权,秀气的人则喜欢王羲之,《爨宝子》精妙绝伦,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都可以得其三味。在众多琳琅满目的碑帖中,应选择一种契合自身内心情感需求的碑帖,通俗地讲,就是要对自己的口味。只有吻合内心情感节律,才能心手相应,心手双畅,学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临摹和创作相结合。
  书法是遵循一定的内在法则为前提的艺术创作,正如火车必须始终要行驶在铁轨上才不会翻车。信马游疆,胡写乱画,表面上看起来熟练,实际上是油滑。书法学习提倡留意而不刻意,由易到难,由帖到碑,由临摹到创作,由精微到放浪。碑和帖相比,帖为墨迹,有迹可寻,是入手的较佳范本,而碑则需要有一定的艺术领悟力,才可以窥其端倪。王铎介绍学书时说“一日临摹,一日应请索”,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从规矩走向自由,是艺术成长的必然经历,即通常所说的戴着镣铐跳舞。
  第四,博涉和专攻相结合。
  书法碑帖数量繁多,不可胜数,而个人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应该有选择,有专攻方向。集中精力,方有创造之机,但任何书家都不会一辈子只守着一家,因为艺术归根结底是塑造自身个性,因而博涉和专攻二者必须相结合,在博涉中有专攻,专攻中有博涉。清倪苏门《书》中说:“凡欲学书之人,功夫分作三段,初段要专一,次段要扩大,三段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段要专攻某一家,再博涉百家,出入其中;然后回溯最初之宗法,似我非我,练一家象一家,练一家不象一家,“恢恢乎游刃必有余地”,达到塑造自我之目的。
  第五,积累和顿悟相结合。
  书法学习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书法积累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是个人修养积累,即通常所说的学问,广闻博识,才会下笔天成,腹内草莽,一蹴而就,当然不会有佳作;二是技巧积累,必须通过临摹古代优秀碑帖来实现。只有技术性操作完全过关,才能从事艺术性创作。但积累仅是一方面,平时偶然的灵感火花——顿悟也很重要。黄自元一辈子临帖,积累不可不深,但仅将此作为拐杖,最终没有形成个人风格。没有积累,不会产生顿悟;只有积累,没有顿悟,就没有创新契机。
  第六,天资和勤奋相结合。
  当代书法学习多以才气相矜夸,工作室、函授站和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地不断地涌现,书法从慢功出细活变成,和学厨师与学修摩托车差不多,重天资、轻勤奋成为普遍失衡的状况,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和决心已抛到九霄云外。天资在书法学习中固然重要,但勤奋仍然要提倡。王羲之临池池水尽墨,欧阳询练书手指磨破衣裳,米芾临池十万麻笺,吴昌硕刻印烂掉一截手指等事例不胜枚举,这些均为书史中的**大师,以他们的天资,尚且如此勤奋,而况普通学子?可以说,急功近利、浮躁狂妄的心态在书法领域内表现的*为明显,因为书法是抒发情感,表露心态的艺术方式,一有蛛丝马迹就会暴露出来,满纸燥气,东挪西跳,张牙舞爪。“快”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节奏,谁跟不上潮流就是落伍,没有人陪你玩,但是要明白,书法是一种很慢的艺术,越慢越好,虽然和时代不相称,却是真实的道理。
  第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当今书坛,有善书者不善理论,有善理论不善书者,前者常对后者白眼相加,认为后者不过是一个空头的理论家,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从理论到理论不可取,完美的书家应该是书法实践和理论兼修。再完美的理论如果不能让别人受益,也只会流于空谈,理论家应该有书法实践的根底,这样的理论才有说服力,才能让人信服。真正做到以优秀的理论引导实践,以丰富的实践完善理论。

热门课程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请输入您想学的课程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立即选课
30分钟内已有50人预约试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