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师整天忙于教育教学工作,读书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阅读效率呢?本期我们选登了三位老师的文章,看看他们是如何读书的,各自有什么好的方法。
无意读书是佳境
潘启雯
读书,最好是读那些经典的史学之作,那些经历时光流年沉淀下来的有丰厚历史底蕴的书。这种书,往往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和你进行一种从灵魂到意识的交流,这样的感觉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会有。经典的好书总是需要你用一种最为纯净的心态来品读。和这样的好书对话,其实是一种使你更加睿智的过程。那些文字背后的东西,即使你一辈子没有完全领悟,可是,沾染了那些经典的一丝灵性也就足够了。
《诗经》、《九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穿越时光隧道,给了我们一种仰望人类文明的机会。然而,对于那些名存于当世的大家作品,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阅读呢?随着电视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人们了解世界认知自我的能力也越来越得以强化。网络文学的功用已经使文学创作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不再清苦和寂寞的文学,使文字的创作者们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环境。
所以,读当代的作品时,你要有一种“无意读书”的精神。它是你珍惜生命尊重艺术的明智选择。无意读书,其实是用最平和的心态来认真读书的过程。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你的心中永远不会存在一种偏袒和成见。无论是言情的琼瑶、三毛、张曼娟,还是武侠的金庸或是理想主义的张炜或是文化的余秋雨,他们的作品都值得你读,只是借鉴的成分不同。最好不要抱一种功利目的去阅读。文学的价值有时候不是一两篇评论所能阐述得清的。金庸的作品,尽管侠义的成分煽动得人眼热,但是,对于那种集儒学、佛学、社会道德伦理为一体的“金学思想”又有多少人在意呢?一种无意的读书,往往总是需要等待你用一种成长的历程来品尝:无意读书,是一种大智若愚式的认知积累。它是读书人在书里书外最奢求的财富。
不要理会那些满纸铜臭和陋俗的文字,不要用一种功利目光来审视书面的人生。书味的感觉除去散发的书香之外,它的清淡至少也会让我们过得泰然。
教师读书之我见
李赵云
读书要有选择,更应讲求方法。如距离我们较远的书,可以采取泛读的方法,大致浏览即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及的“不求甚解”就是此种方法。
而有些文章,则需要我们精读。什么叫精读?就是集中读,认真读,仔细品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这个“破”字,可以理解为认真读,反复读的意思。对需要掌握的要点,细心、深入地阅读研究,然后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认识。还可以进行联想、质疑,写出心得体会。著名语言学家夏丏尊就提倡这种读书方法。当然,读书的目的就是从书中悟出更多的思想真谛,启迪我们的事业和人生。
鲁迅在《读书杂谈》中提到“专读书也有弊病”。读书时,必须和现实社会联系、与个人经验衔接,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许多名人都是在这样“活”读书的过程中,悟出了旁人所不及的独到思想,最终取得成就。一味地读死书,虽将书中的内容牢牢记在心上,却不能“活”学“活”用,那样的读书,不读也罢。
当然,由于个人兴趣、需求、性情、爱好不同,读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一总、二分、三合”的读书方法;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读书法是“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作为教师,可以借鉴先进、实用的读书方法,但贵在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实际,寻求一个最适宜自己、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
工作十余年来,我一直徜徉于书海中,吮吸着知识的营养,丰富着自身的内涵,不亦乐乎!我追求“体验式”的读书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忘却心情的浮躁,使自己沉浸于其中,切己体察,虚心涵泳,品味其中的文字美,艺术美,思想美……遇到精辟深刻的教育理论,内涵丰富的语句,及时摘抄下来,并把自己的所感、所思付诸教育教学实践。用“体验法”去读书,由读书去体验,体验中,玩味着读书的乐趣,阅读间,享受着体验的幸福。我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幸福着…….
人生有涯,学海无涯。教师要做“杂家”,在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的同时,还可适当阅读文史类、人物传记类书籍,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自身的知识品位,对我们的教学也不无裨益。
(江苏如皋市九华镇郑甸小学)
我的读书“选择”
刘秀艳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学习必备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外,应选择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来阅读。从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育人之法。阅读时与自身实际相结合,随时记好笔记、心得,用于教学实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甚是受益,所以每每捧读此类书籍如获至宝,精心品读、思考、反复研究。
我喜欢文学类的书籍,如《古代文学作品选》、《现代文学作品选》、《唐诗三百首》等我会细细品读,反复揣摩、吟诵。《读者》、《特别关注》这些书籍则是我的“休闲食品”,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上几页,给自己疲惫的身心补充些“营养”。而那些古今中外的名著,虽然我极渴望彻头彻尾地精读一番,可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时间有限,我只能选择看内容简要和一些精选片断。此类书籍可丰富我的情感世界,提高我的文化底蕴。
报纸是我选择的另一类“书籍”。它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包括新闻资讯、广告信息、热门焦点、文摘等。对于非专业类报纸主要是获取信息,选择粗读。最近在读《中国教师报》,栏目内容非常适合我们,每栏每篇必精读,消化多多,受益多多。
此种方法读书,一段时间下来,可以说是“书盈四壁”。因此获取信息多多、感想多多。在阅读的同时写出了大量教学案例、随笔、反思,还有心情日记、散文、诗歌等。读书的渴望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