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机构:深圳辛杏林医派中医传承培训
上课校区:辛杏林学院福华路校区更多
联系电话: 400-029-0967 转 56002 预约试听
课程名称:国医大师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1972年设立的治疗中风病的方法。“醒脑开窍”法以脑府立论,依“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理论根据,历经50 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
“醒脑开窍”针法是中医脑科学的临床典范,也是针灸“治神”理论的典范。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至各种急症、顽固性疼痛、脑病、泌尿生殖及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醒脑开窍针刺法之所以有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规定。临床应用中主穴是尤为重要的,起到醒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主要功效,也是醒脑开窍针刺法区别于传统针刺法的核心之一。
在长期大量的脑卒中临床工作中发现如果每日针刺内关、人中穴时间过久,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意识、运动及感觉功能的恢复,有些患者因为疼痛而拒绝再继续针刺内关、人中穴,同时如果针刺次数过多,上述二穴的局部皮肤、肌肉组织增生,局部变红变硬,更加重针刺时的疼痛,也影响施针。于是石学敏教授又提出醒脑开窍的第二组主穴,主要作为主穴之方Ⅰ的替换穴位使用。
01 主方Ⅰ——人中、内关、三阴交
先刺双侧内关,继刺人中。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 寸,两筋间,直刺0.5~1.0 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 分钟。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 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 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02 主方Ⅱ——内关、印堂、上星透百会、三阴交
先刺内关,手法操作同上。再刺印堂,继刺上星。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上星沿皮刺透向百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 转/ 分钟,行手法1 分钟。
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 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0.5~1.0 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 次为度。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03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
根据极泉穴的解剖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将其延经下移1~2 寸,避开腋毛,在肌肉丰厚的位置取穴。直刺1~1.5 寸,施用提插泻法,以上肢抽动3 次为度。
尺泽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 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外旋抽动3 次为度。
委中取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术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进针1~1.5 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 次为度。
总结
主穴之方Ⅰ、方Ⅱ,侧重于醒脑开窍、滋补肝肾,通过调元神、利脑窍、补肝肾、充脑髓,达到以神导气、以气通经的功效。辅穴则侧重于疏通经脉、调和气血,通过经络通畅、气血顺调,达到气行血和、神安窍利,以利于痿废功能的康复。
所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方Ⅰ、方Ⅱ和辅穴适用于脑卒中的各个阶段,也适合用于脑卒中的各种证型。一般来说,只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患者,开始治疗的前3 天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Ⅰ。3 天以后主穴之方Ⅰ和主穴之方Ⅱ可以交替使用,或仅用主方Ⅱ。
当然,醒脑开窍针刺法的选穴、配方、进针手法、方向、深浅等认识,不是一气呵成的,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反复实践、不断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2 个阶段,1976 年以前为试验阶段,1976 年以后为比较成熟阶段,而且随着疗法的不断完善,疗效也逐步提高。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提出、形成、发展到完善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立足于整体,着眼于治病求本的原则。
本文内容选自《国医大师石学敏》,卞金玲 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