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全科班课程基础理论部分:中医基础学: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与腧穴学: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八会穴、下合穴等穴位定位与功能主治解剖学:精讲运动系统。骨骼的构成,关节的构成,肌肉,肌肉与骨骼的关系,肌肉的分布与之对应的作用等。 影像学:常规X线、CT、CR等影像的诊断与分析专业部分: 推拿手法:滚、推、点、按、拿、捏、揉、提捏、拨弹、拨、合掌侧击、敲、扳、扫散、摇、抹、捻、擦等手法。中医推拿:(1)脏腑推拿:脏腑按摩又称作脏腑推拿,是指运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治疗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内科、妇科以及儿科等病症的中医外治疗法。(2)经络推拿:经络按摩是严格依据中医经络学原理进行诊疗的按摩医术。医生通过经络辨证,进行诊断,然后通过走经行络的手法按摩,进而通调任督二脉(古称小周天)和十二经(古称大周天)的按摩方法。从性质上来说,经络按摩属于中医外治范畴。(3)经筋推拿:经筋推拿源于内经灵枢-经筋篇,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与筋肉相连的经络系统。故经筋受经脉支配即“脉引筋气”。(4)整脊推拿:通过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的治疗,可促使患椎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从而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使突出物易于回纳;通过拨正偏歪棘突,椎体关节得以恢复正常(或代偿性)的解剖位置,使之与周围肌肉群相适应(即古医籍所称“骨合缝”、“筋入槽”),解除关节囊、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此外,对合并小关节僵凝者施以旋转手法,还能松解粘连,增加活动范围,缓解疼痛。艾灸课程:直接灸、间接灸、实按灸、温针灸、灯火灸、天灸、雀啄灸、督脉灸、长蛇灸等。拔罐课程:闪罐、走罐、留罐。刮痧课程:放痧、撮痧、刮痧。中医针灸:常规针法:直刺,斜刺,平刺,透刺等常规针法。温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捻裹艾绒,燃点加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为针柄灸法。火针法:古代又称为焠刺,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以后刺人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络法:又称为放血法。因常用的针具为三棱针,所以有的书还称为三棱针法。行针基本手法进针后为了获得针感必须施行的针刺手法,习惯称之为行针。行针技术就是针刺的基本手法。也是各种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补泻手法:这是针刺时常用的方法,一般分为迎随补泻、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6种辅助手法在基本手法和补泻手法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获得、保持与加强针感,对针柄、针体和腧穴所在经脉进行的辅助动作,可分为3类。复合手法是针对复杂病情的多方面表现,将多种针刺手法结合起来使用以适应病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综合手法。常用的有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疾病治疗:头面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如:面瘫、失眠、头痛、头晕等)躯干四肢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如:肩周炎、颈肩腰腿疼痛、中风后遗证等)内科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如:腹泻、便秘、胃疼、咳嗽、感冒、咽炎等)妇科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如:痛经、闭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儿科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如:咳嗽、咳喘、消化不良、鼻炎、厌食等)小儿推拿:单式手法:推、拿、按、揉、摩、搓、捣、运、捻、刮、拍、捏、掐、摇、擦、按等揉等单式手法精讲。复式手法:黄蜂出洞、凤凰鼓翅、乌龙摆尾、引水上天河、取天河水、飞金走气、龙入虎口、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苍龙摆尾、揉耳摇头、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清天河水、按弦搓摩、天门入虎口、凤凰单展翅、二龙戏珠、打马过河、水底捞月、黄蜂入洞等复式手法精讲。小儿疾病治疗:发热、咳嗽、咳喘、呕吐、腹泻、便秘、腹痛、腹胀、积食、厌食、偏食、遗尿等小儿常见病。董氏奇穴:基础部份:一一部位(手指部),二二部位(手掌部),三三部位(前臂部),四四部位(后臂部),五五部位(脚底部),六六部位(足掌部),七七部位(小腿部),八八部位(大腿部),九九部位(耳部),十十部位(头面部),十一部位(后背部),十二部位(前胸部)。治疗部分:1.动气针法:这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都继续不停的活动患处。2.倒马针剌:倒马针剌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其针剌方法为:于一个部位同时取一组穴位针剌之,一般情况下同时取2-3穴,如此刺之可加强疗效。在正经穴位的针刺中亦可仿用此倒马针法,如同时刺内关与间使。3.刺络针法:又称为放血疗法。董氏奇穴善于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多年大病、久病难治之病,往往通过刺络放血,豁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用于刺络放血之后立即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