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八纲、六经辨证、卫气营气辨证、四诊辨证等。 经络与腧穴学: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八会穴、下合穴等穴位定位与功能主治。 实用人体解剖学:精讲运动系统。骨骼的构成,关节的构成,肌肉,肌肉与骨骼的关系,肌肉的分布与之对应的作用等。专业课程:传统中医针灸: 针灸学概论:针刺方法,注意事项,中医学在针灸中的应用 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心包,三焦等经络及腧穴的临床应用常见疾病的临床针灸配穴思路。疾病治疗: 头面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如:面瘫、失眠、头痛、头晕等) 躯干四肢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如:肩周炎、颈肩腰腿疼痛、中风后遗证等) 内科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如:腹泻、便秘、胃疼、咳嗽、感冒、咽炎等) 妇科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如:痛经、闭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 儿科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如:咳嗽、咳喘、消化不良、鼻炎、厌食等)功能主治:一、疏通经络 针灸的疏通经络作用就是可使瘀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 ,是针灸基本和直接的治疗作用。 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其临床常常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疏通经络主要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梅花针叩刺、拔罐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调和阴阳 针灸的调和阴阳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的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要达到的根本目的。针灸调和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如中风后出现的足内翻,从经络辨证上可确定为阳缓而阴急,治疗时采用补阳经而泻阴经的针刺方法,平衡阴阳。三、扶正祛邪 针灸的扶正祛邪作用就是可扶助机体正气及祛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实质上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胜邪退则病缓,正不胜邪则病情加重。因此,扶正祛邪既是疾病向良性方向转归的基本保证,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过程。